根据吉隆坡市政局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巴生谷地区的通勤者平均每年在交通堵塞中浪费580小时,相当于每天约2小时15分钟。研究也发现,每小时的交通阻塞会消耗约2.6公升燃油。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每天约有150万辆车进出市中心,市区内全天约有600万辆车行驶。(马新社)
为了缓解市区车流量,马国政府计划在吉隆坡、槟城乔治市和柔佛新山等大城市征收拥堵费。首相署部长扎丽哈说,征收拥堵费后,预计吉隆坡交通流量可减少两成。
第46届亚细安峰会5月26日至27日在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KLCC)举行。KLCC位于市中心繁忙地带,平日交通已相当拥堵;峰会期间各国领袖及代表团到来,警方将实施封路措施,预计交通拥堵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吴木炎认为,单靠拥堵费政策难以根治交通问题。他建议政府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包括提高拥车成本、减少市区的停车场建设及调高停车费等。
官方数据显示,每天约有150万辆车进出吉隆坡,市区内全天约有600万辆车行驶。虽然政府近年来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巴生谷综合运输系统已建成总长528公里的轨道交通,但使用率只有25%。
马国国防大学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吴彩冰去年接受马国媒体访问时指出,通过继续建设公交系统和分散市区功能,巴生谷交通拥堵问题有望在10年后解决。
在他看来,吉隆坡交通拥堵的根源在于行政管理及土地利用长期规划不足,以致无法有效平衡人流和物流需求。“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包括兴建道路和改善公共交通等,基本上只是补救措施。”
事实上,吉隆坡的交通拥堵不仅限于市中心,连接吉隆坡周边市镇如安邦、蕉赖、八打灵再也、首邦市、蒲种和巴生等的主要道路近年来也越来越拥堵,几乎覆盖整个巴生谷地区。
中国国家主席4月访问马来西亚期间,警方封锁布城和吉隆坡多条主要道路,造成严重交通阻塞,引发民怨。马国政府考虑到5月底亚细安峰会期间也会封路并导致交通阻塞,计划推行居家办公和学习措施,减少路上车流量。不过受访专家认为,政府应制定长远对策,从根本上缓解交通压力。
“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引导民众选择共乘汽车或改用公共交通,从根本上改善问题。”
根据吉隆坡市政局2023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巴生谷地区的通勤者平均每年在交通堵塞中浪费580小时,相当于每天约2小时15分钟。研究也发现,每小时的交通阻塞会消耗约2.6公升燃油。
有30年开车经验的德士司机戴米(59岁)受访时说,吉隆坡交通拥堵主要是因为车辆不断增加。“我每天在路上开车八小时,几乎一半时间在堵车。”
他坦言,不管公共交通系统再如何发达,还是比不上私家车,因为无论是便利性还是舒适度,私家车都更有优势。
吴木炎认为,马国的公共交通系统缺乏协调,地理覆盖范围也不够全面,导致供需严重失衡。“虽然吉隆坡拥有多种公共交通选项,包括电动火车、轻快铁、地铁和单轨列车等,但各系统之间似乎独立操作,缺乏有效衔接。”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专家吴木炎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居家办公和学习虽有助于缓解峰会期间的交通压力,但都只是暂时措施,无法彻底解决吉隆坡及周边地区的拥堵情况。
巴生谷地区没有严格的范围划分,主要由吉隆坡、鹅唛、乌鲁冷岳、巴生和八打灵五个县市构成,总面积超过28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900万。